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賓館滿足功能的具體方式也不斷的進化與發(fā)展,賓館的功能與流線關系也日趨復雜,如何將紛繁復雜的各種功能與流線組織好,將決定賓館設計的成敗。無論賓館的功能與流線如何復雜,都有一些最基本的規(guī)律即主干,只有抓住主干,將各種復雜的功能與流線進行整理與分析,才能做好賓館設計。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設計經(jīng)驗對賓館的功能與流線進行分析。
1 賓館的功能
1.1 賓館的功能組成 現(xiàn)代賓館不論類型、規(guī)模、等級如何,其內(nèi)部功能均遵循分區(qū)明確、聯(lián)系緊密之原則,一般可分為入口接待、住宿、餐飲、公共活動、后勤服務管理等五大部分,如圖1所示。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賓館除了以住宿、飲食、宴會或會議為三大支柱外,正逐步成為社會交際、文化交流、信息情報傳遞的重要社會活動場所,因此,賓館的功能組成越來越復雜,功能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其中包括:入口接待部分:包括大堂、總服務臺及前臺管理、商務中心、咖啡座、堂吧等。住宿部分:是賓館的主要功能所在,主要指客房層及其配套的服務設施。餐飲部分:包括各式餐廳及廚房、宴會廳等。公共活動部分:是賓館最龐雜的功能內(nèi)容主要包括:①商業(yè)部分(各類商店營業(yè)廳、購物中心等);②健身部分(游泳池、各類球場、健身房、桑拿浴、美容美發(fā)等);③娛樂部分(舞廳、卡拉OK、電子游戲、棋牌室等);④會議部分(大、中、小型會議廳,兼做會議廳的多功能廳等)。后勤服務管理部分:①行政辦公部分(總經(jīng)理、部門經(jīng)理、各類部室);②員工生活部分(員工宿舍、員工更衣與廁浴、員工餐廳等);③后勤服務部分(洗衣房、各類庫房、客房管理部);④停車部分(包括地面停車、地下停車與自行車棚);⑤機房與工程維修部分(各類機房含變配電室、空調(diào)機房、電梯機房、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水泵房以及各類維修用房)。
1.2 賓館功能分析 賓館如此龐雜的功能組成不可能在平面展開布局,如何化繁為簡,進行功能分析十分重要,其功能有以下特點:①更強調(diào)豎向功能的合理性,賓館各功能部分是在豎向上進行有機聯(lián)系的。按一般的規(guī)律,賓館自下而上的功能布局依次是:地下室后勤服務管理部分;底層公共活動部分;客房層;頂層設備層,其中底層公共活動部分因其功能較多,在豎向布局上也有其規(guī)律,一般而言自下而上的功能布局依次是入口接待、商店等;餐飲部分;康樂部分;會議部分。②各功能部分通至一層的對外出口至少包含:旅客出入口、宴會出入口、服務出入口、消防出入口等、這些出入口在平面上要各自分開,互不干擾,都要與總平面交通有密切聯(lián)系。③客房標準層是賓館的核心部分,平面形式、功能布局直接影響到一層的平面布置和結構柱網(wǎng)的合理確定,或者說客房標準層的平面布局也要受一層平面設計構思的影響。④客房標準層本身的功能雖并不復雜,但應保證垂直交通樞紐、服務臺和客房三者之間相互通視。平面可有多種功能組合形式,客房間數(shù)應符合“服務員模數(shù)”,即每層間數(shù)應為服務員工作定額(12~16間)的整數(shù)倍。⑤底層大堂是賓館功能結構中最重要和最復雜的功能系統(tǒng),它不僅是整個旅館的功能樞紐和結構的中心,而且也是客人對旅館認識的起點和焦點。因此,旅館大堂空間營造是整個酒店設計的重點,集中體現(xiàn)了旅館的風格和特色。要求對外與主出入口有密切方便的聯(lián)系,對內(nèi)要環(huán)以各公共用房,形成共享大廳。
2 賓館的流線
賓館的流線設計就是使用者的行為規(guī)律的反映,也是設計者通過科學的組織和功能分析得出的結果??梢哉f,賓館的經(jīng)營狀況和顧客的舒適度直接的受到賓館流線設計的影響。流線設計使得每個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非常的明了,并使得賓館的每一位員工以及光顧的顧客都能理解,在各取所需的同時,體現(xiàn)出一種主次的關系。顧客的主要活動空間是整個設計中的重要部分,要合理的設計其位置以及經(jīng)過路線,并以這個主要的空間為中心,以緊湊和便捷為目標,設計輔助設施和服務設施。流線設計的科學合理,對于賓館的服務效率的提升很有幫助,并且有利于賓館各個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最主要的是使得賓館的建筑空間更加合理,更加實用??梢哉f,交通空間和交通流線的設計是流線設計的兩個重點,也正是這兩點決定著賓館的整體空間關系。? 2.1 賓館的流線分析 在流線的設計中,需要將使用者的不同來分開設計,主要是分為以下幾類:在賓館住宿的顧客,在賓館參觀的顧客,在賓館參加會議或者宴會的顧客,以及賓館的內(nèi)部服務人員等。這幾種不同的使用者的流線在設計的時候要相互區(qū)分,避免不同人流之間的干擾,這樣能提高賓館的服務質(zhì)量。下面具體分析幾類不同流線的設計:
2.1.1 住宿客人流線 賓館的主要顧客群體就是來賓館住宿的客人,住宿顧客群體是整個賓館的公共空間中最主要的群體,他們的流線也是最主要的流線。按照這一群體的目的不同可以進一步的細分,例如分成入住顧客和離開顧客,在設計入住顧客的流線的時候,以入口一前臺登記一電梯間一客房為主線,考慮到來賓館入住的顧客大部分是經(jīng)歷了長途旅行的,肯定身體比較疲憊,在設計的時候應該盡量的將這一條流線縮短。因此,電梯、樓梯和總臺應接近入口,位置明顯利于分散人流,減少到上部公共部分和客房的客人對大堂的穿越。
2.1.2 特定客人流線 特定客人是指有特定目的來賓館中的客人,如賓館承接大型會議或宴會時來自外部的客人流線;會議及宴會客人流線為:會議入口一會議前廳一會議廳,或者是電梯廳一大堂一會議前廳一會議廳,外來的客人可以從專門的會議入口進入賓館會議門廳,再到達會議廳;而住宿客人則可以通過大堂進入會議前廳,再進入會議廳。休閑客人和貴賓客人流線也要求從各自的入口進入賓館,并通過各自的交通體系到達各自的目的地,避免繞行賓館其他部分對其他客人產(chǎn)生干擾。又如商務會客等等。
2.1.3 服務人員流線 服務人員流線是賓館中區(qū)別于客人流線的另一個主要流線關系,服務流線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賓館的服務質(zhì)量和管理效率,從而影響賓館的經(jīng)營效益。由于賓館功能組成復雜,從入口接待到餐飲、客房管理、休閑娛樂以及會議中心都需要有不同類別、數(shù)量可觀的服務人員從事必要的工作,因此服務區(qū)的面積很大。服務人員流線大致為:服務人口一服務區(qū)一服務通道一公共或功能空間。在對服務流線和服務區(qū)的設計上要使服務流線與客人流線相分離,服務區(qū)與客人區(qū)相分離。服務人員入口和各種物資設備的裝卸區(qū)要有單獨的入口,在視線上要避免對主入口客人的影響。服務通道一面與服務區(qū)相連,另一面與賓館各功能空間和公共空間相通,其為客人服務的入口要隱蔽,避免客人誤入服務通道。服務流線要盡可能的集中布置,縮短服務通道的距離,一方面可以減小面積浪費,一方面還可以增加服務效率。
2.2 賓館流線主要設計原則
賓館流線設計主要是按照以下兩條原則進行:
①賓館設計的時候最主要的一點流線設計是將客人流線和服務流線分離。這種設計要讓客人不僅能夠享受到高質(zhì)量的服務,還要不受到服務人員的打擾,甚至感受不到服務人員的存在。②要讓使用目的不同的顧客分流,互不影響,但是人流的交匯有時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必要的。人的活動有時也會成為空間的構成因素,對營造活躍的氛圍有幫助。如大堂空間就是各種人流的集散地。在空間設計上,要有意識的將人流集中的區(qū)域擴大,增加流通空間的面積并增加休息區(qū)的面積,使空間中的人們既能感覺到他人的存在又不會對自身產(chǎn)生過多的干擾。
3 結論
通過對賓館的功能與流線的整理與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在建筑設計中應重視對功能與流線的組合,將住宿、餐飲、公共活動等客人流線組織的井井有條,并與內(nèi)部服務人員流線分開沒有交叉,在流線設計上盡量使不同人流之間互不干擾以提高使用的舒適性和服務的高效率。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做出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